近期,在圣地亚哥举办的AAOS 2025年会(美国骨科医师学会)上,史赛克、施乐辉、强生等企业公布了产品进展、临床数据、骨科领域创新成果等重要信息。
以下是本届年会值得关注的部分亮点:
史赛克推出新一代骨科机器人
骨科巨头史赛克在AAOS 2025年会上正式推出新一代Mako手术机器人平台——Mako 4,也是史赛克第四代骨科机器人。作为一体化机器人平台,该系统在髋关节置换、全膝关节置换、单髁膝关节置换及脊柱手术中提供更优质的操作体验,并且还集成了Stryker的第四代制导系统。
值得关注的是,Mako系统新增了全球首创的机器人辅助髋关节翻修功能,通过骨水泥填充与螺钉路径规划、术中螺钉轨迹导航等创新功能,显著优化复杂髋关节翻修术的工作流程。此外,Mako脊柱和肩关节应用模块也正式加入其智能机器人套件。
该产品预计今年下半年将在美国全面上市。
强生医疗展示骨科创新解决方案
强生医疗在AAOS 2025年会上宣布,其多款骨科产品获得监管批准:VOLT可变角度优化锁定技术钢板系统获得CE认证,Inhance Intact肩关节系统通过FDA 510(k)许可。
VOLT系统创新性地将动态加压与可变角度锁定技术结合,去年秋季已在美国上市,今年将登陆欧洲市场。Inhance Intact专用器械组配合TruMatch 3D术前规划云系统,可在保留肩胛下肌的前提下实现个性化肩关节解剖重建。
此外,在展会期间,强生还展示了系列创新产品,如Velys骨科手术机器人、Kincise外科自动化系统、Attune膝关节系统、Sigma HP植入体、新一代Velys脊柱导航平台等前沿产品。
施乐辉布局"空间手术"新领域
施乐辉在会前宣布,正式进军关节镜手术新领域——“空间手术”、重新定义了运动医学,旨在通过个性化规划、增强现实和实时数据处理构建智能化手术平台。
目前,其研发的增强现实空间手术系统TESSA已提交FDA审批。据了解,该系统采用英伟达GPU驱动的实时追踪技术,结合实时跟踪设备、增强AR(现实)导航功能,可辅助医生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精准定位股骨隧道位置。
TESSA系统由基于英伟达GPU的高性能计算平台的实时追踪设备、头戴式AR设备或手术室显示屏的增强现实导航、以及利用机器学习优化手术路径的AI算法支持这三部分组成。一旦获批上市,将标志着空间手术从概念走向实际应用,有望成为运动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
捷迈邦美聚焦骨科整体解决方案
捷迈邦美在会上重点展示了其全系髋关节产品组合,包括新型Z1髋关节股骨柄系统,以及膝关节与上肢重建技术、机器人解决方案等创新成果。公司同期推出的ZBX日间手术中心解决方案,可根据医生需求定制个性化手术方案。
捷迈邦美首席执行官Ivan Tornos表示:"从防骨水泥/金属过敏的膝关节系统到骨保留型无柄肩关节,配合升级的日间手术解决方案,我们正以客户需求为核心推动创新,持续提升手术效率与患者预后。"
苹果健康数据助力骨科术后评估
来自俄勒冈州和马里兰州的研究团队发布了一项开创性研究:其通过分析iPhone的苹果健康移动数据,可客观评估下肢创伤术后恢复情况。
该研究采集了患者步数、步态对称性、双足支撑时间等五项参数,发现步数与患者自评身体功能存在显著相关性。目前,该团队正在开发配套应用程序,未来可在患者首诊时自动收集健康数据,大幅扩展研究样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