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源医药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音乐小图标 诚可感天 作词-王军  刘家成  作曲:徐远航  演唱-廖晶(廖导) 播放 暂停 下载 试听

华源医药网

研究开发

重磅!第五批耗材国采即将落地

来源:药智医械数据作者:药智医械数据时间:2025-02-21

多地开启人工耳蜗及外周血管支架集采三方协议签订工作,第五批耗材国采即将落地。


3月起
中选结果开始落地


日前,国家组织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平台发布《关于开展国家组织人工耳蜗类及外周血管支架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三方协议签订工作的通知》,正式开展中选产品三方协议签订工作。


1.png

图片来源:国家组织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平台


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2.png

资料来源:国家组织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平台


紧接着,贵州、江苏、云南、河北、福建、海南等多地接连发布通知,将执行中选产品信息维护及签订第三方协议等工作。这意味着第五批高值耗材国采中选结果落地在即。

据报道,随着人工耳蜗厂商科利耳和诺尔康在二次报价中通过降价“复活”成功中选,此次人工耳蜗集采的五家企业全部获得拟中选资格;人工耳蜗降至5万元/个。外周血管支架品类中,波科、巴德、先健医疗、心脉医疗等企业也借助“复活”规则,成功实现产品中选;外周血管支架产品中选价低至2280元/个。

根据国家组织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平台通知要求,国家组织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需于2025年3月落地执行;外周血管支架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确保于2025年5月如期落地执行。


国产替代加速
外资企业


据中国医疗保险报道,我国适合植入人工耳蜗的患者总量约740万人,但我国目前植入人工耳蜗数量11万例,需求比仅14.9%。特别是对于先天神经性耳聋的幼儿,植入人工耳蜗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国家医保局信息显示,相对于每年120万台左右的心脏支架植入来说,外周血管支架植入数量较少。目前,每年仅有约20万至30万患者接受外周血管支架植入治疗。

此前,我国人工耳蜗市场及外周血管支架市场长期由外资企业主导,产品单价较高,患者负担较大。第五批高值耗材国采针对这两类耗材,中选结果于2024年12月在天津揭晓。本次集采中,国产企业与外资企业均积极参与,成功实现两类耗材大降价。


3.png

资料来源:药智医械数据
注:数据截至2024年9月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集采尊重临床原有习惯,中选产品基本均为原本就在临床使用的产品,因此后续的落地工作或将更加顺利。此外,本次集采还将新一代人工耳蜗(支持3.0T核磁)和外周血管支架(载药支架、覆膜支架)等产品纳入,有望提升治疗效果,满足多样化临床需求,甚至进一步推动临床应用升级。

整体来看,高值耗材国采呈现出了内外资企业参与积极性增强、中选规则逐步优化、产品降幅更加温和的趋势。据统计,首批冠脉支架国采产品降幅高达93%,而后的骨科高值耗材等产品国采降幅逐渐降低。通过规则优化和价格调控,五批高值耗材国采加速了国产替代、技术创新和行业集中度提升,为后续集采常态化提供了“稳预期、保临床、促创新”的范本。

日前,国家医保局在召开“保障人民健康 赋能经济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提到,下半年将开展第6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据DeepSeek预测,第六批高值耗材国采有望纳入弹簧圈、取栓支架等“临床用量大、采购金额高”的神经介入类耗材,以及行业集中度较低、需通过集采整合市场的吻合器等品类耗材。与此同时,集采将进一步压缩耗材价格、加速行业整合,并推动国产企业向技术创新和国际化转型。


结语


2025年,耗材集采仍将继续扩围,在产品覆盖面越来越广泛的同时,各细分行业的集中度也将进一步提升。国产企业需把握自身优势,加速产品优化升级,从而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热门标签:

行业资讯